您好,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
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
分类表
关闭
人力资源

人力资源

Human Resources

简  介:《人力资源》关注人与组织的协同发展,主张一切因人的能力而改变,将复杂的“人事”做简单,彰显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制度、机制、流程、技术创新中的应用价值,突出HR实务和操作方法。

  • 主管单位:辽宁社会科学院
  • 主办单位:辽宁社会科学院
  • 创刊时间:1986
  • 出版周期:半月刊
  • 地址:沈阳市和平区市府大路55号年华国际大厦1025
  • 国际标准刊号:ISSN 1672-1632
  • 国内统一刊号:CN 21-1485/C
  • 邮发代号:8-214
  • 单价:30.0000
  • 总价:720.0000

2024年 第5期

蚁族上岸 齐向宇 (1-1)

数说 (7-7)

话题 建好零工小市场写活就业大文章 (8-8)

司事 (9-9)

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,担当哲学社会科学新使命 杨凡[1];宋天含[2] (12-13)

构建新就业形态的多方协同治理体系 欧叶荣[1,2] (14-15)

“反向SMART”,推动“低能耗”管理 何欣 (16-21)

个性化培训提升组织人力效能 齐铁柱[1] (24-25)

案例教学法,让培训落地有声 熊莉[1];陈权欢[1] (26-27)

优化培训体系,打造高人效团队 邓依辉[1] (28-30)

走过30周年:猎头行业再启程——对话斯科猎头及冰鉴人才创始人刘汪洋 李永超[1] (32-35)

谁来担任“首席责任官” 贾昌荣 (36-41)

人力资源管理须实践导向,人工智能尚需精准发力 李亚楠[1] (42-45)

用户思维,重塑培训体系 董超[1] (46-47)

供给侧视角,提升高技能人才拟合度 邱志敏[1] (48-50)

调高业绩指标,算不算“降低原劳动合同条件” 殷花[1] (52-55)

专家坐诊 李闯[1] (56-57)

升级就业协议,全方位完善“保护力” 龙家万[1] (58-59)

多渠共通,防范农民工工资遭拖欠 卢张翔[1] (60-61)

工伤未愈,停工留薪期是否应当延长 曹宝卿[1] (62-64)

后勤保障培训:实处入手,细处落地 陈冬莲[1] (66-67)

基于角色担当构建项目经理培养体系 武小娟[1] (68-69)

以实为本优化岗位价值评估路径 眭水炳[1];解浩[1] (70-71)

摒弃“双肩挑”,探寻医管职业化路径 赵亚芳[1] (72-73)

升级园林绿化技能,扮靓城市风景线 张梅芳[1] (74-76)

简约之美 (78-78)

洞察之眼 (78-78)

策之以道 (79-79)

说之以理 (79-79)

“一利五率”考核背景下的人效评价模型构建 付嘉成[1];张振国[1] (80-82)

多元化引才育才,构筑人才高地 李博华[1];柏尚奇[1] (84-85)

以结果为导向,实现绩效管理良性循环 徐浩[1] (86-87)

变务工“游击队”为产业“正规军 张佳丽[1] (88-89)

人工智能赋能校园招聘 金焜[1] (90-91)

重塑工作关系,赋能职业成功老龄化 崔静雨[1] (92-93)

通识员工胜任模型,培训练就专业功底 李青[1];智静[1] (94-95)

执行“薪”计划,解决“心”问题 徐赵盼[1] (96-97)

善用ERG理论,规划专业技术人员职涯发展 林聪[1];王操[1] (98-99)

靶向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 周潇潇[1] (100-101)

释放焦虑,延长职业生命 刘晓[1] (102-103)

以法之名善待一线劳动者 闻然[1] (104-105)

打造面向个人的职能考核体系 李永[1];安韩颖[2] (106-107)

成长型领导的成长之路 包华[1] (108-109)

把握利益导向,深化员工激励 汤凯宁[1];丁粮柯[2] (110-111)

掌控对话,拉近心理距离 康金阳[1];李婷[1] (112-113)

盘活农村人力资源,助力乡村振兴 杨萍[1];樊王妮[1] (114-115)

双因素解决高学历就业难题 张宇[1] (116-117)

内驱外驱合发力,破解大学生就业之困 李忠[1] (118-119)

提升领导干部的工作动力 郭安莉[1] (120-121)

穿越时代,领悟思想家的职业思考 李丹花[1];王栓萌[1] (122-123)

区块链技术,精准“链”动劳资两端 李诗怡[1];邵菁菁[1] (124-125)

牵手大数据,薪酬改革快又好 李泽亿[1];张青[1] (126-127)

重视培训,升级培训 郑炫[1] (128-129)

优化人资管理,农村信用社如何出招 强利兵[1] (130-132)

精英移民社会适应系统的“三亚样板” 张淑萍[1] (133-135)

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人才招引之策 郭辉[1] (136-137)

以专业性指导助力毕业生启航 苏震[1] (138-139)

创新职务聘任制,激活“一池春水 张琦[1] (140-141)

深化评价改革,打造职工发展新生态 李洁明[1] (142-143)

优化内部流动体系,激发科研人才工作效能 姜苹[1];姜洋[1] (144-145)

着力构建科研院所年轻干部培养机制 尹香香[1];林瑞[1] (146-147)

打通“选育管用”全链条,锻造高层次人才队伍 杨乃馨[1] (148-150)

专业,被AI重新定义 (151-151)

书讯 (152-152)